急性非特異性睪丸炎的觸發(fā)過程
發(fā)布時間:2020-02-03
急性非特異性睪丸炎多發(fā)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切除術后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感染經淋巴或輸精管擴散至附睪引起附睪睪丸炎,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等。細菌可經血行播散到睪丸,引起單純的睪丸炎。但睪丸血運豐富,對感染有較強的抵抗力,故這種情況較少見。
慢性非特異性睪丸慢性睪丸炎多由非特異性急性睪丸炎治療不完全所致。也可因霉菌、螺旋體、寄生蟲感染造成。
急性腮腺炎性睪丸炎流行性腮腺炎是較常見的睪丸炎發(fā)病原因。多見于青春期后期。肉眼可見睪丸高度腫大并呈紫藍色。切開睪丸時,由于間質的反應和水腫,睪丸不管不能擠出,組織學觀察見水腫與血管擴張,大量炎細胞浸潤,生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在睪丸炎愈合時,睪丸變小、質軟。生精小管有嚴重萎縮,但保存睪丸間質細胞,故睪酮的分泌不受影響。
睪丸炎一般在腮腺炎發(fā)生后3~4d出現,陰囊呈紅斑與水腫,一側或雙側睪丸增大并有高度壓痛,偶可見鞘膜積液。一般可查到腮腺炎病灶,經對癥治療10d左右,睪丸腫脹消退,約1/3~1/2病人于發(fā)病后1~2月時,可觀察到睪丸萎縮。一般單側睪丸受累不影響生育。據統計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睪丸炎約有三分之一病人的精子發(fā)生不可逆的破壞,受累睪丸高度萎縮,如雙側感染,睪丸可萎縮,引起精子生成障礙不育癥,但雄激素功能一般是正常的。